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

日飲400c.c.乳品 有助降血壓

日飲400c.c.乳品 有助降血壓
牛奶水解蛋白功效佳 連吃1月可降低3成
2008年09月08日蘋果日報

研究發現牛奶的水解蛋白有助降血壓,醫師建議每天可喝400至500c.c.牛奶、優酪乳或優格。

【許佳惠╱台北報導】牛奶中的水解蛋白有降血壓效果。中山醫學大學研究發現,每天攝取八毫克的牛奶水解蛋白,一個月即可讓血壓降低百分之三十,研判飲用牛奶、優酪乳、優格也有助血壓控制。營養師表示,每天攝取四百到五百西西的低脂乳品,減少紅肉與鹽分攝取,都是高血壓患者的建議飲食。

最新研究
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王進崑領導的研究團隊,針對牛奶蛋白質進行研究。團隊先將牛奶水解後變成小分子的胜肽,並包在膠囊裡,製成水解蛋白膠囊,每顆兩毫克。

血脂高應選脫脂乳
團隊再收案五十人,血壓收縮壓都在一百三十到一百四十毫米汞柱、舒張壓逾九十毫米汞柱,接近高血壓邊緣,讓他們每天吃四顆水解蛋白膠囊,分上下午各兩顆,但不限飯前或飯後。之後每周追蹤血壓,第二周即發現有效控制血壓,一個月後效果更顯著,平均可降三成血壓值達致正常值。成果發表在《美國高血壓雜誌》。
王進昆表示,此研究證實牛奶中有些成分的確可調節血壓,所以補充牛奶應也有控制血壓效果;優酪乳和優格已水解過,控制效果會比牛奶更好,若是自製優酪乳,應發酵久一點,讓有效成分釋放更多。
他鼓勵民眾每天喝兩杯牛奶,上下午各喝兩百西西,鮮乳或奶粉沖泡均可,血脂偏高者應選脫脂或低脂乳品,單純想調節血壓可選全脂乳品。

少食紅肉多吃蔬果
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說,這項研究很新、很特別,過去沒人做過牛奶與血壓的相關研究,推測可能是牛奶鈣質含量高,可和對血管不好的鈉相互競爭、減少體內鈉離子,所以有降血壓效果。
但此研究個案數少,林孟瑜建議仍應照美國高血壓協會建議,飲食多鈣、鎂、鉀、纖維,少攝取鈉、脂質,也就是多吃蔬果、堅果類和脫脂乳品,少吃鹽和紅肉;一般建議鈣質每天一千毫克,每西西牛奶有一毫克鈣,所以每天可喝五百西西脫脂牛奶,其餘鈣質靠其他食物補充,並調整生活作息,才有助控制血壓。

控制血壓飲食注意事項
◎每天飲用400~500c.c.牛奶、優酪乳或優格
◎乳製品補充應分2次,上下午各補充1次
◎乳製品可自製或選用低脂、脫脂產品
◎飲食多攝取鈣、鎂、鉀和纖維,如蔬果、全穀、堅果類等
◎減少脂質和鈉攝取,如少吃紅肉、減少用鹽量,並適度運動
※資料來源: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、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王進崑

苦瓜紅麴綠藻甘草 可抗三高

苦瓜紅麴綠藻甘草 可抗三高
降血脂血壓血糖 大蒜 蔥 人參效果亦佳

2008年09月11日蘋果日報

苦瓜、紅麴、綠藻、大豆蛋白、甘草等食材,可協助降三高。

【甯瑋瑜╱台北報導】國內代謝症候群人口高達三百萬人,是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高危險群。國家衛生研究院昨發表研究,指苦瓜、紅麴、綠藻、大豆蛋白、甘草等食材如同一把鑰匙,能啟動人體停頓的代謝機制,讓血脂、血壓、血糖有效下降,遠離代謝症候群。

健康救星
國衛院臨床研究組教授蘇益仁說,人體代謝最關鍵是細胞核內「脂小體增生活化受體」(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, PPAR)。PPAR發訊號後,細胞的脂小體運作,將低密度膽固醇(壞膽固醇)與三酸甘油脂,轉成高密度膽固醇(好膽固醇)。

多元攝取有加乘效果
PPAR也有助於胰島素運送糖,讓葡萄糖順利從血液進入細胞,還可降低血管發炎反應,避免血管收縮。蘇益仁說:「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都與PPAR相關。」
蘇益仁說,年長、吃太多會降PPAR活性,無法釋放訊息,導致脂小體「怠工」,血管收縮讓血壓也上升,「只要刺激PPAR活化,脂小體會增生運作,如同取得通往健康大門的鑰匙,逆轉三高窘境。」
國衛院耗時四、五年,篩選一百多種天然食材與中草藥,發現苦瓜、紅麴、綠藻、大豆蛋白和甘草最能有效活化PPAR,核果、大蒜、蔥、人參等效果也不錯。蘇益仁說:「這些食材共同特點是顏色深且有辛香味,提醒多元攝取有加乘效果,但已罹病者仍應遵從醫囑用藥。」

五合一錠劑獲得認證
國衛院並技術轉移給廠商,將甘草、苦瓜、紅麴、綠藻與大豆蛋白萃取物調配為五合一錠劑,最近獲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,實驗證明人體試用一個半月後,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降低二成一,血糖降幅百分之八點五。
此外,運動也可啟動PPAR,降低血管發炎。台北慈濟醫院家醫科主任陳正裕說,應選有氧運動,而非散步、重量訓練等,「要符『三三三原則』,每周運動三次,每次三十分鐘,心跳達每分一百三十下。」

遠離代謝症候群建議事項
◎多樣適量吃富含活化PPAR食材:
.大豆(黃豆)、苦瓜 、甘草、丁香、大蒜、蔥、當歸、人參、紅麴、綠茶、石榴、桑葉等
.藻類(綠藻、藍藻、引藻)
.核果(芝麻、花生等)
◎多吃蔬果與高纖食物,少吃太油、太甜、太鹹飲食,避免攝取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酸
◎戒菸與減重,避免腹部肥胖
◎多運動,尤其是心跳加快的有氧運動
◎定期監測血脂、血壓、血糖,慢性病患配合醫囑用藥
資料來源:蘇益仁醫師、陳正裕醫師、《蘋果》資料室